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 > 教案

《荷塘月色》教案

时间:2023-02-05 21:39:01
《荷塘月色》教案

《荷塘月色》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荷塘月色》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理清全文的结构,了解直接抒情的语句的内涵及其在文中的作用。

体会散文的语言美——对生活语言的巧妙加工。

认识“通感”的修辞方法,体会本文中“通感”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教学重、难点:

作者是怎样从多角度描摹荷塘美景?

角度、视线由近及远、由上而下的空间顺序:

茂密的荷叶——多姿的荷花——荷香——叶花颤动——流水

体味作者的匠心:

1、动静结合,“静”是“动”的瞬间表现。

可见与可想结合,写出散文的神韵。如:荷叶田田——水脉脉含情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经线:欣赏荷塘月色前后的心情变化。纬线:对荷塘月色的景物描写。

3、“通感”的特点及其作用:

A、例:“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B、本体——花香(嗅觉)

喻体——渺茫的歌声(听觉)

C、作用:把花香的特点写清了,生动形象。

D、相似点:立于微风中嗅馨香(时有时无)——听远处高楼传来的歌声(时断时续)

教学 ……此处隐藏638个字……是对“心里颇不宁静”的自我调节,蕴涵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B、这“情”没有离开“景”,如果不是月下独行在那条极幽僻的路上,又怎么能抒发所谓“独处”之情呢?

3、第三段最后一句:“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分析:A、这是过度句,提示下文重笔写荷塘月色;B、这一句感情上起了变化,作者没有陷入哀愁的泥淖不能自拔。

三、解析第四段,看作者是怎样从多角度来描摹荷塘美景的:

1、先写满眼茂密的荷叶,次写多姿多态的荷花,顺笔写及的荷香,最后写叶子和花的一丝颤动以及流水。层次井然,形象精确。

这是按观察的角度,视线由近及远、由上而下的空间顺序来写的。

以上是顺序特点,细分析,还可以看出作者的匠心:

A、抓静态与动态的结合,把荷塘写“活”。(这个问题要启发学生回答,读进去)而且,作者笔下的景物都是“动”的,“静”不过是“动”的瞬间表现,扬静而情动。

B、抓可见与可想的结合,写出了散文的神韵。所谓“可想”,是指由“可见”引起的合理联想,把不可见的景物写得很有风采。

通感的运用:(详见前重、难点“通感”部分)

五、请学生自己赏读5、6段:

欣赏的重点可放在对某些字词的品味上,也可以研究一些极有感情特色的比喻句上:

1、“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泻”字精确在哪儿?

2、“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里的比喻与拟人,准确形象,但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作者为什么不割爱呢?

六、小结全文:请学生说说自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思考练习、本课《课课练》。

《《荷塘月色》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