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 > 教案

《长城谣》优秀教案

时间:2023-02-05 21:41:04
《长城谣》优秀教案(通用6篇)

《长城谣》优秀教案(通用6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长城谣》优秀教案(通用6篇),欢迎大家分享。

  《长城谣》优秀教案1

活动名称:长城谣(语言)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知道长城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激发幼儿的爱国情感。

2、学习词语:脊梁、儿郎。

活动准备:

1、请家长帮助幼儿搜集有关长城的资料。

2、童谣录音、挂图。

活动过程:

一、说说长城

1、你去过(或听说过)长城吗?你心目中的长城是什么样的?

2、幼儿看挂图,听老师介绍长城。如:长城是什么时候建造的?秦始皇为什么要造长城,多少人造的长城,长城有多长,长城有多少作用等。

3、引出童谣: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首有关长城的儿歌《长城谣》

二、欣赏童谣

1、放录音,请幼儿欣赏

2、提问:

“脊梁”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长城是“山上一道脊梁”呢?长城是谁造的?“好儿郎”指谁?

三、童谣对唱

幼儿自由分成两组,对唱童谣。

长城谣

长城长城长长

筑起一道城墙

长城长城高高

山上一道脊 ……此处隐藏4442个字……结构,旋律线进行的要求。

5、 请学生作分析作品的具体回答(宫调式、四乐句、单二段体曲式结构),学生分析歌曲旋律线的进行,并作不同旋律线表达不同情感的比较。

6、 教师小结:上行旋律往往表现高涨、激动、紧张的情绪,有渐强的趋势。下行旋律可将紧张的情绪松驰,表现出抒情、宁静、悲伤的情感,有渐弱的趋势。平行的旋律则有沉思、叙事的意境。

(三) 学唱歌曲《长城谣》

1、 学唱歌曲。提示:用所感受认识到的三种旋律线的进行,唱出不同的情感和强弱趋势。

2、 教师演唱歌曲第二段,并将结尾的下行旋律55 61 3·5 3211-----| | 改为上行旋律556132|1------|| 试唱,请学生作不同旋律线进行表达的情感比较(上行更激昂、高涨)。

3、 教师归纳:旋律要素对音乐作品的作用和影响。

(四) 音乐作品中节奏的分析和比较

1、 试分析歌曲中第二、三乐句节奏的松紧,对情感表达的作用和影响。

2、 播放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草桥结拜”和“抗婚”两段乐曲片断,请学生作节奏的比较认识。教师可将两段乐曲的节奏的松紧,作反向调换试唱,学生再作比较,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节奏在音乐中作用的认识。

3、 教师小结:表现婉转、抒情、优美沉思的情感,节奏比较松,音的时值长一些,音与音连接较松驰。表现激动、紧张的情绪,节奏紧密,音值短的,音的连接紧凑。

(五) 教学总结

音乐要素节奏和旋律在音乐中的作用是很大的,不同的节奏结合和旋律的进行,表达情感是不一样的。学习音乐要素,了解其在音乐中的表现手法,会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音乐,并从中得到更多美的享受。

《《长城谣》优秀教案(通用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