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蝙蝠和雷达》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蝙蝠和雷达》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蝙蝠和雷达》教学反思1《蝙蝠和雷达》是一篇短小精悍的科普知识短文,主要讲科学家为了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经过反复实验和研究,证明蝙蝠夜间是靠嘴和耳朵探路飞行的。飞机靠雷达夜间飞行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文章的脉络非常清晰,是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去写的。而且,本篇课文文字浅显易懂。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中抓住要点,准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拓宽视野。因此,我在教学中删繁就简,将教学目标定位为读懂课文内容,弄明白雷达和蝙蝠之间的关系即可。反思我的教学过程,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 课题质疑,引发探究。
古人云:学贵有疑,有疑则有进。小疑小进,大疑大进。在课堂开始,我出示了蝙蝠的图片和雷达的图片,并请学生说说自己对蝙蝠和雷达的了解。学生课前已经预习,很快便说出蝙蝠是一种哺乳动物,而雷达是人类发明的探测仪器,学生答后我再质疑:一个是动物,一个是科技产品,课题用“和”字连接是为什么呢?它们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呢?有疑是探究学习的开始,一下子学生的的学习情绪被调动起来,将学生的学习思维置于一定的情景中,学生乐于参与,兴趣浓厚,也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继而引 ……此处隐藏14729个字……有笑声,有掌声,有争论声,书声朗朗议论纷纷。课堂上学生自己解决第一节课自己提出的尚未解决的问题,通过自读、自想、讨论交流、填写教师设计的表格,自己找重点词句,自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等等,这一系列的活动,教师只做问题的引领者,只起穿针引线,搭桥铺路的作用。
二、进行了扎实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
学习第三段时学生读懂了蝙蝠夜间飞行的本领很高这个内容后,启发学生找出表现蝙蝠飞行本领高的词语“夜里”“还能捕捉”“无论怎么……都”“即使……也”。学习第五自然段试验准备的句子中,从重点词语“横七竖八”“许多绳子”“许多铃铛”,体会出科学家工作的细腻。在第六自然段中理解“配合”体会嘴和耳朵的缺一不可。在第七自然段中理解“反复”“终于”,体会科学家工作的艰辛,体会科学家锲而不舍、坚忍不拔的精神。学生理解后通过有感情朗读的方式表达出来,体会到作者语言的准确性,为习作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另外我通过指名读、引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也深化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是对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语言训练的表现。
三、利用多媒体手段突破了本课教学的难点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这是一个很抽象的问题,因为超声波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利用学生表演和画示意图及多媒体演示的方法恰到好处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课内课外相结合
学生理解课文后,让学生交流汇报课前搜集的仿生学资料,既培养了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又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在交流完仿生学资料后,我让学生说说你有没有从周围的动、植物身上得到什么启示?想一想,把你的想法写下来。激发了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为本单元的习作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