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泉映月》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泉映月》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泉映月》教学反思1我看过描写阿炳的电影,阅读过阿炳的人物生平,但是这样一个午后,读到这一段文字还是颇有感触,在以往阅读里,我认识到的他是个伟大的音乐家,有着伟大的生命韧性,通过音乐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抗争,创作出了伟大的音乐。而这一段话,让我接触到了一个市井小民,他有血有肉,似乎就行走了街头巷陌,卑微而又有些猥琐的色彩。
我曾经在执教公开课《二泉映月》一课,这篇课文文质兼美,生动记叙了盲人阿炳创作二胡名曲的艰辛历程,表现他热爱音乐与生活、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文章真挚感人,当时我把体会盲人阿炳创作的艰辛和名曲的丰富内涵作为本节课的重难点,意图引导学生了解阿炳的艰辛历程,感悟他的满腔情怀,学习他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的理想的精神。
为了追求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我在课前进行了精心的准备,课件的制作也简洁精美,上课学生状态踊跃,大家纷纷讲述自己的理解、抒发自己的感想、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在课堂上互相解答,然后一遍一遍有感情地朗诵重点的文字。这堂课看起来是圆满的,特别是我在课堂上以年龄为序出示了阿炳的生平,揭示了他苦难的一生,整个课题的情感到达了一个高潮,直至结 ……此处隐藏17080个字……p>
我在教学中围绕这个想法设计了三个步骤:
1、借助音乐激发兴趣。
2、依据音乐诱导入境。
3、通过音乐体会情感。
悠扬美妙,跌宕起伏的音乐给学生插上了想像的翅膀,课堂上随着音乐的高低起伏,气氛发生了变化,同学们被深深吸引了,整个个体,整个思维都投入其中。同学们很快地进入了课文的情境,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不仅走进了课文的情境,也走进了音乐的情境,甚至走进了阿炳的心境。与音乐、与阿炳发生了情感共鸣,学生就能酣畅淋漓表述心中的愿望,叙述心中的真实感受和真切情感。
在体会琴声内涵的时候,本来打算让学生读作者的感受,来体会阿炳的情感。但是后来却调整了教学思路。或许那些文字也只是作者听了乐曲后的感受,是他在彼时彼景的想象?既然如此,我为什么不让学生自己听去乐曲,自己去想象和感受呢?想到这,我临时作了调整,舍弃了原定的教学方案,在向孩子介绍了阿炳坎坷的人生经历,如何靠着一把二胡来勉强维持自己的生计,但即便如此他也仍然保留着自己的尊严,不去给走狗和日本人拉二胡等这种经历后,学生对阿炳有了更深的了解,在这个基础上,委婉连绵的《二泉映月》的二胡曲在教室里回荡开来,学生边听边想象边感受,然后交流。结果出乎我的意料,学生不但感受到了书上的内容,还感受到了书上以外的很多情感。有些学生说阿炳是融自己的感情在自己的音乐中,他虽然穷困潦倒但仍然有着骨气,这似乎是他内心底不屈不挠的心声。还有些学生说,这是阿炳对人生的感悟,把音乐和人生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不愧为一代著名的音乐大师!瞧,正是这临时的改变,才有了意外的精彩的生成,不但丰富了课文的内容,还深刻理解了乐曲的内涵,真是一举两得!看来,有的时候,课堂是需要一些临时的“奇思妙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