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石潭记》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石潭记》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石潭记》教学反思1文言文教学向来就是一个难点,学生听的很枯燥,而且谈古色变,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它重点在“语言”上,这在课堂教学和检测上表现得特别明显,第四单元首篇就是《小石潭记》这篇文言文,为了能够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此文时我尝试着进行了情境教学。
《小石潭记》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并且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作者借景来抒发自己在贬居生活中悲凉凄苦的情感。我认为像这样语言优美,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能够激起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爱好,陶冶他们的审美情操。于是我决定教学本文时以情感人,重点体会文章的写景抒情的写作方法。于是我以导游的身份,以课后练习一“发现石潭——潭中景物——小潭的源流——潭中的气氛”为线索,引导学生和我一同游览小石潭。
课前我从网上下载了本文的课件,让学生分组观看。课堂上我激情满怀,联系作者的身世遭遇大谈乐和忧的心态变化,引导学生从“动与静”、“音形色”、“景与情”等角度解读课文,然后让学生大胆的去谈,谈的时候自我感觉非常良好,同学们也听得津津有味,非常投入。我还精心设计了拓展延伸练习:当地政府要把小石潭所在地开发成旅游盛景区,如 ……此处隐藏16551个字……,学到活的知识而不是孤立的字词。于是第二个环节疏通文意。依据新的课程标准,文言文阅读可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我大胆地删节了过去串讲这一环节,完全让学生借助注释来读课文,若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可小组讨论,仍无法解决的再拿到课堂上大家共同讨论解决。在疏通的基础上,我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辨析、积累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通过检测发现
学生掌握的很好。学生学习热情很高,比以往的串讲效果好得多。在感悟作者情感、领会寓景于情的写法一环节,我设置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小组研讨,轻松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中由于过多地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关注目标的达成,致使有些环节考虑不周。如在问题的设计和教学各环节时间的分配上把握不够准确。主要表现在问题提出后,不同层次学生理解接受的差距较大;课堂上留给学生交流探讨,呈现个性化研究结果的时间不够充分。
另外我在课堂上的语言方面还有待提高。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其语言表达的能力将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教师教学的语言艺术的提高,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应该成为一种自觉地追求。我们是教师,话说好了就会让学生感到无比的舒适,从而产生美感,会大大地缩短教师与孩子们心灵的距离,会在课堂上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俗话说:“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只有深深被教师的人格魅力所打动,才会对其所教的科目产生浓厚的兴趣。而教师留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就是语言艺术。一个语言表达能力强的教师,他的话更易感染学生,学生也更容易进入他的课堂中。
大凡成功的教师都善于学习,不断的提高自己教学素质。根据实际情况调节教学进度,调节教学策略,提高语言魅力,这是教学机智,唯有在实践中不断地锻炼才能养成。我以后一定会不断地学习,来提高我的个人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