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林黛玉进贾府》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反思1怀着对名著的膜拜,以鉴赏人物形象为目的,我上了《林黛玉进贾府》第二课时,课后结合老师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作如下反思。
第一,小说重点在于人物形象的刻画,这节课便是分析三个主要人物的形象。我的设计是从林黛玉的视角来分析王熙凤、贾宝玉,又分别从众人、王熙凤和贾宝玉的视角去看林黛玉。以视角的限制来分析人物,可分析的内容就减少了,一节课下来,足可让这三个人物凸现在学生面前。有的老师却表示,不如一节课着重分析透彻一两个重点人物,即以全知全能的视角来分析人物形象,给学生一个对《红楼梦》中人物的确切认识。而我还是保留自己的看法。我认为首先,透彻地分析一个人物并不容易,《红楼梦》作为一本巨著,表现的人物具有复杂性,这要在很多回中才可真正展示完一个人物的性格。如贾宝玉,开始就说他对封建思想的叛逆,但他其实也有封建等级意识,而这些并不是中学课堂要求的重点,所以,企图在课堂上“透彻”地分析《红楼梦》中一个人物不是很必要,倒不如以限制性的视角来分析。况且,让学生鉴赏的目的在于引导他们课后广泛阅读,只要教会他们分析思考的方法就够了,不必给他们答案。
第二,我在 ……此处隐藏22049个字……的预料,教师完全没有必要担心学生不会欣赏或欣赏不到位的问题。因为在让学生自由发挥各自的认知水平去鉴赏作品的同时,学生的思维是自由的、是个性化的,而这样的一种氛围以及学生们积极热情的参与过程,已经使自主学习的特点表现了出来。学生间思维的火花互相碰撞,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3、需要改进之处:
⑴可以将读书方法的介绍和学生对鉴赏方法的感悟结合起来。
虽然本课着力给学生提供实践“点评式读书法”的舞台,但这种舞台只集中体现在课堂的后半部分,前半部分则体现得不够。前半部分大多是教师在唱独角戏,课堂上的双边活动,特别是学生这一方的活动不够热烈。究其原因,是教师过于拘泥于课前的教学设计,认为在“教师示范”部分,就要完全由教师来完成,其实可以在教师示范完一个例子后,引导学生完成以下的各项内容。比如,四种鉴赏方法的点拨,教师可以在点拨完一个后,引导学生感知、品味具体的语言材料,让他们自行探究、进而总结归纳其它的几种鉴赏方法,这样学生的自主活动会体现得更充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会更明显地体现出来。
⑵对语言的朗读品味应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语文课离不开对语言的涵咏品味。好的语言大多意味隽永,可多意会,少言传。虽然小说的篇幅较长,不像诗歌散文那样便于诵读吟咏,但还是可以挑选出一些精彩的片断,让学生体会,品味。可采用单个地读,分角色地读,对读的情况进行评价等方式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品味,发掘其中的妙处。本课的前半部分有两次齐读,后来因为时间关系就没有对文本进行朗读,使得鉴赏点评有些游离文本。如果在不同的阶段,穿插对精彩段落的品读,如王熙凤出场时的语言,夸赞林黛玉的语言等,会使学生在品读文本中不断加深理解感悟,留下深刻的印象和长久的回味。